论文写作又臭又长应该怎么改?
论文写作又臭又长应该怎么改?不论我心情多嗨,有一件事情可以立马让我恢复正常,然后急转直下。那就是我看了一份又臭又长的论文。这是从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如何让文章变得更简练。
没错,是又臭又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一份7000字的小论文,我删删减减,大概能删2000字,剩下的5000字像豆腐渣一样,拿来做菜也可以,但是没啥营养。
来,给你们看1篇又臭又长的文章。
论文名:《业主在整个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中所起到的管理作用浅析》
期刊:山西建材,2016年第24期
打开文章之后,发现这文章总共就1页。这倒没什么,但是它一级标题:“2 业主在整个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管理作用”就一段,而且是巨长的一段,这就有点过分了。
考虑过读者读这一段的心情么?
后面还有一段没接上来
这段文字不但巨长,而且内容写得很一般,读完之后,你闭上眼睛一想,都想不起来作者写了什么。
这就是我说的又臭又长的文章。
认真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这种文章有这么几类特点:
首先是文章基本上是发表在垃圾期刊上的。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垃圾期刊,核心期刊总知道吧,下次你就这么记,如果一个期刊连核心期刊都不是,那基本上都是垃圾期刊。
垃圾期刊特别多,我每个月都会收到十几份垃圾期刊和不知名的学术会议的论文邀稿邮件。
如果你们不知道怎么区分一个期刊是不是核心期刊,告诉你们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
我拿万方举例,你输入关键词,搜索之后发现,有类似我下面红色框的标识,那说明至少还是个核心。
如果连这些标识都没有,那就连最基本的质量都保证不了,不要看了。我前面说的那篇文章所在的期刊就是什么标识也没有的垃圾期刊。
话是这么说,但是还是希望大家尽可能地看高质量期刊。
除了期刊垃圾之外,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还特别不喜欢分段,很喜欢整段给你堆文字。
就算不能在内容上出彩,在形式上也要让你窒息。
除了不喜欢分段之外,有的甚至一句话30个字,中间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幸好读论文的时候是放在心里默读,不然一口气读下来都得缺氧,不信你试试一口气读完下面这句话:
业主在整个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作用一般可以界定为业主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或某一生命周期过程中为达到业主的预期目标,通过所有者权利组织的运用或者相关单位的委托来进行计划、组织、策划、控制与协调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长不长?试着不停顿地把它读出来,看你会不会喘气。
不过我上面说的问题都比较容易修改,大多数人只是没有注意而已。
如果你注意到了,只要在适当的地方分段,把相同内容归为一段,不同内容分开,把一个长句用,分成短句就行了。
你比如上面这句话,如果不考虑内容的话,我完全可以改成这样:
业主在整个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作用一般可以界定为,业主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或某一生命周期过程中,为达到业主的预期目标,通过所有者权利组织的运用或者相关单位的委托来进行计划、组织、策划、控制与协调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但是,这些只是点缀,不是重点,真正决定文章质量的还是内容。
再认真分析一下这些文章的内容,你会发现问题特别多。
首先是,明明是同一个意思,非要在同一句话中用不同文字解释说明一下。
啰嗦死了。
前两天改了一位老师的文章,正好拿其中一句话分析一下:
口岸通关协同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通关新模式,无论是横向合作协同还是纵向层级协同,都不能只追求个人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或者只追求便利化目标而忽略规范性目标,也就是说,协同中任何一方主体的行为和目标选择将受到其他主体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
大家读一下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给你们1分钟时间思考一下。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从“也就是说”的后半部分开始,内容和前半部分内容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样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这么啰嗦反复解释呢,直接改成下面这样就好了:
口岸通关协同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通关新模式,无论是横向合作协同还是纵向层级协同,协同中任何一方主体的行为和目标选择将受到其他主体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
这样一改,这段话少了35个字,意思不变还更精炼了。
看明白了么,这种问题其实很容易改。
如果你后面是对前面的解释,而且你实际要表达的是后面的内容,那就把前面的内容删了,这样根本不会影响你的内容。
你以为能修改的就这么多了。
错,下面我要祭出我的大杀器了,你们看好了。
要把一篇又臭又长的文章变得更简洁一点,除了删除一些对于的废话之外,还可以做一些替换,目的是:
让你的文章读起来文绉绉的。
怎么替换呢,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用文字更少的词去替换文字比较多的词,我举几个例子:
“即”替换“也就是说”;
就像我前面说的那个案例中有这么一句:
也就是说,协同中任何一方主体的行为和目标选择将受到其他主体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
如果单看这一句,我们完全可以把这句话改写成:
即协同中任何一方主体的行为和目标选择将受到其他主体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
是不是感觉要稍微专业一点。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再比如:
“可知”替换“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其实这两个是一个意思,但是“可知”的字要少一点,更简洁一点,看起来也要更专业一点。
除了这种用文字较少的词代替文字较多的词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文章更简练一点。那就是直接将原话的表达方式改一下。
听起来有点小抽象是不是,其实超级简单,我举个例子,你一看就懂了:
幼儿电子媒介使用时间的情况通过父母报告的形式来评估,幼儿持续性注意的发展则通过两种方法来评估,一种通过家长填写气质问卷,另一种是幼儿完成符号检索测试。
这是我之前改的一篇硕士论文中的一句话,我就拿这个举例子。
认真分析一下这句话,其实写得非常啰嗦,但是很符合我们日常讲话逻辑,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改的话,还真就觉得这句话写得没毛病。
我把这句话简单地精简一下,你们看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电子媒介使用时间的情况通过父母报告的形式评估,幼儿持续性注意的发展则通过家长填写气质问卷和幼儿完成符号检索测试两种方法评估。
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其实意思一模一样,只是我把句子结构改变了一下,立马可以少了将近10个字。
别小瞧这10个字,这句话原本就70个字,按照这么算的话,一篇小论文7000字,光靠这种方法就可以少写1000字。
你说多不多。
写论文不是写小说,就要把最精炼的语言用在最需要介绍的地方。
不要把你平时讲话的一些习惯带入到写作中,搞得论文读起来就和平时讲话一样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