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基金“一作”和“通讯”谁更有优势

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时候,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谁更有优势?本期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下这个问题!

国自然基金“一作”和“通讯”谁更有优势

青年基金

这类初创项目更加注重申请人作为一,在科研成果上的贡献及申请人的创新潜力。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通常体现了你的独立创新潜力。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的规模比青年项目更大,考验科研团队以及申请者的整体协调能力。因此评审专家更重视申请人担任发表的文章。

如果申请者年龄为30多岁,且近几年主要代表作是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评审专家可能会认为申请者没有足够科研一线经验,印象分会受到影响。

评审过程中“一作”还是“通讯”更有含金量

评审过程中“一作”还是“通讯”更有含金量这个问题要看申报的科目类型,以青年基金为例,青年基金更注重申请人作为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因为青年基金评审专家会对项目申请应当从科学价值、创新性、社会影响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独立判断和评价,提出评审意见之外应当考虑申请人的创新潜力。而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正是你独立创新潜力的体现,另外评审专家在评审时也要考虑资助之后的成果转化以及能否顺利结项的问题,这些能力往往也是通过署名第一作者的文章体现的。

而在面上项目的评审中,专家会更看重申请者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文章,因为面上项目的体量要比青年项目大很多,也会更加看重科研团队以及申请者在科研工作中的统筹能力。

其次,还要考虑就申请人的年龄、层次和工作经历而言。

如果是面上项目,申请者在所研究的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或者虽然申请者的前期基础虽然不太充实,但是已经40多岁,那这两种情况都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如果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申请者,并且最近几年或者工作之后的代表作是以通讯作者为主,那专家就会觉得年轻的申请者刚刚毕业就远离科研一线,这样的话印象分就会大打折扣了。

当然了如果申请人年少有成,年纪轻轻就帽子满头,还有点影响力,有自己的团队,那以通讯作者为主也说得过去,不过这样的申请者的赛道也是在杰青优青这种类型的项目上了,不太会来卷青年和面上了。

最后,有一些很现实的原因。专家直言不讳道,许多通讯作者是人情世故的“交易品”。例如有大佬评帽子,缺一些论文,这个时候送上 2 篇通讯作者,一作成果是自己的,还能让上级满意,这种情况做不做?还有一些申请人从厉害的团队毕业,但就职的学校平台不如读博期间的学校平台,这种情况下,把原导师挂为通讯作者,不仅能提高论文命中率,还能和原导师保持联系,让原导师满意,做不做?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都会这样做的。

因此,在实际评审过程中会综合考量申请人的工作经历、研究领域、平台情况、团队情况等等来进行判断,来判断这个通讯作者是不是真的做了贡献。

小编点评:

以上就是国自然基金“一作”和“通讯”谁更有优势的问题解答了,可以看出,具体要看你申请的科目,不能一概而论,小编的看法是两者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