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对科研生产力有提升作用吗?

更早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对其本身的科研生产力有提升作用吗?研究标明,是有用的!

前段时间,国内高校的大多数青年老师都在忙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师来说,在“非升即走”大环境下,能否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关系到是否在单位“留下来”或成功晋升职称的命运。此外,除开这些外在的显性作用,更早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对其本身的科研生产力有提升作用吗?如果有,作用机制是什么呢?

在此背景下,笔者将分享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张宛姝博士与合作者近期发表在Research Policy上的一篇文章。作者以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为例,研究了更早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即“早出名”对其科研产出数量与质量的影响。

文章研究发现比较有趣,研究结果表明:

(1)“早出名”对科研生产力有显著的正向短期效应,于短期而言,“越早出名”其积极效应越强,具有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2)“早出名”后,科研网络合作机会的扩大以及未来项目资助机会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解释。

(3)但人生是一场长跑,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早出名”对其科研生产力的正向效应将逐渐减弱。

另外,作者认为尽管青年教师参与竞争性资助是有益的,但申请会花费很多时间,甚至占用本身进行研究的时间。因此,也建议青年教师抓住每一个申请机会,一次命中项目是最好的,但申请者没有一次命中也不应对自己的研究能力失去信心,可能只是运气暂时不好而已。